前往科隆,真是為了這個大教堂而去的。
抵達科隆之前,火車先停在前一個小站。
遠遠的就看見聳入雲霄的教堂屋頂,讓人想錯過都難。
如此輕易見證了約45樓層高、塔高157.3公尺,目前名列世界第3高之科隆主教座堂
(Kölner Dom 或 Cathédrale de Cologne 或 Hohe Domkirche St. Peter und Maria)
蜿蜒的萊茵河,支支吾吾南北穿越了科隆,
進入市中心火車站之前,會跨越萊茵河上多個橋的其中一個鐵橋。
印象很深的,是鐵橋上綁滿的鎖頭。
為了象徵愛情的堅貞似的,大多都是戀人綁上的金屬超級大鎖,
我想應該增加了橋墩不少的負重吧。
只要過了鐵橋…. 相機就裝不下高聳的教堂了…
從科隆火車站出來,馬上就會被教堂的巨大壯碩所屏息。
藝術史上記載大教堂完美結合了所有中世紀哥德式建築和裝飾元素,
呈現豐美的藝術特質,因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1996年將其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這是深邃的厚重大門,平常沒開,只有開左右側的小門。
在世界遺產名錄資料中,卻看得到這個世界遺產曾經一度受到"瀕臨危險"的警告。
教堂能有甚麼危險呢? 不堅固嗎? 遇到人禍嗎? 人禍… 可以算是吧!
2004年的世界遺產委員會指出,科隆大教堂附近同期的建築物具有整體感,
但是對岸的新興銀行等高聳建築物計畫和教堂周邊的建築,
強烈影響到科隆教堂以及整個市中心的地景形象 (資料來源http://whc.unesco.org/en/news/71)
所以科隆主教座堂被列入了瀕危世界遺產名錄,做為除名的觀察追蹤。
幸而因此科隆市於是減少了高樓的興建計畫,也提出教堂周邊管理的策略,
使得教堂從2006年10月起脫離"瀕臨危險",
繼續明正言順的列在世界遺產名錄上。
現在教堂旁邊和教堂廣場上,都非常熱鬧。
有街頭拍照服務(當然要錢~)和靜態人體藝術,
不遠處街道現代化也是有點過頭,加上遊客如織,所以白天整體顯得非常擁擠。
但教堂的巨大之下,相形廣場就小了些、擁擠了些,讓我失去了拍外觀的興致。
只在教堂正前方拍了一張與噴泉頭頂的照片。
至於塔頂…因為很貪心想要保留貪玩的體力… 今天就先不攻頂了!
好了 講太久,進教堂吧~~
教堂的外觀巨大寬廣,但走進去卻不知為何卻是感覺狹長高聳。
或者是巨大的哥德高柱,把視覺引導呈長條直立。
層層疊疊的柱狀線條,不正好拿來是是長鏡頭的景深美感~~
我最喜歡底下這張啦~~
斜斜的光,看著遠處彩繪玻璃一般的聖者雕像,好像若有所思的樣子~~~
其實,科隆教堂原本並沒有這樣巨大,四至五世紀時,還是小教堂。
之所以演變成今天這樣子巨大,應該是因為「東方三賢士」的關係。
三賢士的聖境故事是這樣: 福音:瑪二1-12 賢士來朝
當黑落德為王時,耶穌誕生在猶大的白冷;看,有賢士從東方來到耶路撒冷,說:「才誕生的猶太人君王在那裏?我們在東方見到了他的星,特來朝拜他。」黑落德王一聽說,就驚慌起來,全耶路撒冷也同他一起驚慌。他便召集了眾司祭長和民間的經師,仔細考問他們:默西亞(主)應當生在那裏。 他們對他說:「在猶大的白冷,因為先知曾這樣記載:『你猶大地白冷啊!你在猶大的郡邑中,決不是最小的,因為將由你出來一位領袖,他將牧養我的百姓以色列。』
於是黑落德暗暗把賢士叫來,仔細詢問他們那星出現的時間;然後打發他們往白冷去,說:你們去仔細尋訪嬰孩,幾時找到了,給我報信,好讓我也去朝拜他。」他們聽了王的話,就走了。看,他們在東方所見的那星,走在他們前面,直至來到嬰孩所在的地方,就停在上面。 他們一見到那星,極其高興歡喜。他們走進屋內,看見嬰兒和他的母親瑪利亞,遂俯伏朝拜了他,打開自己的寶匣,給他奉獻了禮物,即黃金、乳香和沒藥。
他們在夢中得到指示,不要回到黑落德那裏,就由另一條路返回自己的地方去了。
到底賢士是從哪個"東方"、是不是有"三個人",有一些考據在進行中,
不過因為禮物有三樣,所以稱他們為「東方三賢士」。
最有名的就是獻上禮物的圖 Birth of Jesus with visiting Magi(賢士).
因為這是聖誕節之後小耶穌第一次見到了外邦人,所以1月6日在教會中稱為【主顯節 】。
主顯的意義非常,是教會重要的節日。
而三賢士的骨骸,目前就放在科隆教堂中。我用長鏡頭看到,在主教祭台的後方。
話說骨骸(又稱 "三王聖龕") 也不是一開始就放在這裡,
而是1164年由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腓特烈一世,將它從米蘭主教教堂,
移贈與科隆大主教Rainald von Dassel。
自此之後,各地來科隆朝聖的信徒驟增,原先的老教堂難以承受。
終於在1248年8月15日,新教堂在科隆大主教Konrad von Hochstaden任內動工
之後建造工程時斷時續,共計800多年,
包含1560年之後的300年,甚至還因為資金不足完全停工。
從教堂朝聖後出來,廣場另一側,也是火車站對面,有遊客中心。
我進去看一下這裡有甚麼可以吸引我的,結果發現了幾張照片,
其中有一排建築物,非常可愛,令人喜歡。
仔細看了一下地址,查了地圖,哈,就在教堂旁邊不遠處的萊茵河邊!
走路可以到的,絕對不放過~
在舊城區其實也可以不用太拘謹,因為指標非常清晰。
我就靠著一個方向感,及沿路的紅白指引,前進!
繞過教堂後方,往河岸走去,沒想到這邊的教堂廣場更寬廣,
人也比較少,所以我耽擱了一下… 坐在廣場上曬太陽… ^^
結果教堂旁邊的旅館國旗飄起很是好看,我就在這裡耗了好幾分鐘…
等一陣完美的風~
雖然來來去去的還是有些人經過,
偌大的廣場,就這樣繼續隨性的坐在正中央,
感覺挺自在又自我中心的。
只是,這小妹的爸媽忙講話,她就很無聊的多看了我幾眼…
然後我就走到我想來的一排小屋了。
那感覺很奇妙。
當你看著她是明信片上的圖片時,激起了要尋找的意念。
當在小巷弄間彎來彎去,激起了探險的好奇歷程。
然後竟然從他左邊的小巷子穿越來這一頭,猛一看向左邊,
我說聲 "hi~ Here you are!" ,像見到熟悉的新朋友一般,不自覺就微笑了。
後來我查了店名,那一排餐廳大約距離大教堂走路不用五百公尺。
就在另一個大教堂(大聖馬爾定教堂)的旁邊魚市場區(下圖A)。
也因為要找這建築,用了google map,發現從這裡看科隆大教堂,
上圖稍加拉近放大,又是另一個驚奇呢。
隨後我就回頭搭火車,啟程前往下一個旅程。
關於這夜景的科隆大教堂…
無法目睹。我只能欣賞別人拍的照片了。
真是美!
幸好,有世界文化遺產的委員會要保護這個城市景觀。
保護固然很好,
但保護的同時,代表有不同的聲音和力量在運作和進行。
那是甚麼呢?
我想就是人心和現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