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著 google map 地圖規劃行程,拉近、拉遠….
忽然,端詳著赫爾辛基南邊不遠處的國家 "愛沙尼亞"
出現在赫爾辛基地圖的下方角落…
目視丈量了一下,耶,怎麼這麼近?!
查了一下歐洲申根簽證涵蓋的國家…. Bingo!!! 有包含耶~~~
小氣舒就開始接著查詢,如何從芬蘭赫爾辛基前往愛沙尼亞塔林。
其實很簡單,只要到網站上訂票就好了。
若是有國鐵票券,船價還可以半價喔。
所以從台灣就訂好船票,因為擔心沒有搭過這船,而網站描述:
火車站邊公車站搭15A前至SILJA船公司 ”Tallink號” 的渡船頭
(市集前面的渡船頭的碼頭主要是觀光船和維京航線(viking line),
但若是選搭乘SILJA船公司,這公司的船在市集前面的碼頭,停靠的是開到斯德哥爾摩的大船,
若要搭SILJA船公司的船 ”TALLINK號” 到塔林 Tallinn,則必須搭15A的市公車,
至市區西南邊的碼頭,需特別注意班次發車時間)
嗯,有點複雜…
所以搭船前一天還坐公車到碼頭這裡當作散步,
順便找找,探探位置,問問問題,
以免搭船來不及。
幸好前一天先探路了,當天只要開船前45分鐘之前登船,
就可以很悠閒的走進船公司。
看見自動取票處,帶齊訂票資訊,就可以自己印票直接上船了。
已經有夜宿渡輪的經驗,這艘船就相對小了些。
不過船上頭還是一應具全~
免稅店
超級市場
餐廳
愛沙尼亞共和國(Estonia;愛沙尼亞文 Eesti)以北歐波羅的海和芬蘭灣相望,
南面和東面分別是拉脫維亞和俄羅斯。
最早抵達愛沙尼亞的史前先民是芬蘭屬的愛沙尼亞族人。
近八百年來愛沙尼亞多次由北歐各列強統治,其中包括丹麥、瑞典、波蘭,
1918-1944二次大戰之間,處在德國和俄國中間的愛沙尼亞,
成為二國紛紛攘攘國土劃分的角力區域,低人一等的愛沙尼亞,
除了展現對兩國的分別的效忠的分裂,還要接受對兩國不忠的懲罰戰爭。
一直到大戰結束、史達林去世後,蘇聯對愛沙尼亞的控制才稍微放鬆。
從1950年代後期開始,愛沙尼亞人終於被允許與外國聯繫,1960年開通了塔林至赫爾辛基的輪渡。
在愛沙尼亞可以接收到芬蘭的電視節目,但電視要經過特殊改造。
1989年1月終於將愛沙尼亞語定為官方語言,也恢復了藍黑白三色國旗。
多年的運作鋪陳,1991年蘇聯發生8·19政變,愛沙尼亞於8月20日宣布獨立。
俄羅斯聯邦終於承認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三國獨立,
愛沙尼亞領土上的俄羅斯軍隊於1994年全部撤出,
愛沙尼亞於1999年9月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開始經濟的獨立發展,
於2004年加入了歐盟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在2007年12月21日成為申根公約會員國。
2011年1月1日,愛沙尼亞正式加入歐元區,成為歐元區第17個國家。
在北歐,愛沙尼亞是開發中的"波羅地海之虎",
然而因為在開發中,物價相對低廉,
有來自歐洲其他國家的遊客會來這裡嫖妓、飲酒作樂。
渡輪上剛認識的芬蘭朋友說,也有人不惜來這裡扛貨(尤其是啤酒)回家,
即使加上稅金,還是比在本地購買便宜。
每一層樓都逛完之後,小氣舒還是會找個地方,度過這船上的兩個小時~
在茫茫的波羅地海 Baltic Sea 中,上上網、整理整理相片,這樣最棒啦!
抵達愛沙尼亞的首都塔林。 兩艘船肩並肩靠著,天空湛藍,心情很好~~~
目前愛沙尼亞有2/3為愛沙尼亞族,其餘為俄羅斯族,居住在首都塔林和小部分芬蘭族人。
愛沙尼亞官方語言為愛沙尼亞語(與芬蘭語接近)和俄羅斯語,年輕人已習英語,德語也很常用。
通關了!進入我第一個獨自一人進入的非英語系國家!
會有甚麼美好在前面等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