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想像僅僅一位雕刻家的巨幅作品集結在一起,成為一個令然感動的雕刻公園,
並且如此友善,讓人24小時都可以免費的親近嗎?
在北台灣的金山有個朱銘美術館,真正的很不錯!
BUT… 但是要門票… 有限定開放時間… 可惜了點…
而… 位在挪威奧斯陸的維格蘭公園(The Vigeland Park) 做到了!
維格蘭公園是名符其實的公園,就是不打烊的那種…
之所以令人額外的感動,是因為整個公園的作品,充滿了對於人的溫情和省思,
而獨獨一位雕刻家,竟能成就讓人驚嘆的世界最大的單一作家雕刻公園,實在令人敬佩。
這位令人景仰的藝術家古斯塔夫維格蘭(Gustaf Vigeland, 1869-1943),是道地的挪威人。
他的藝術天分從小就展現,並以雕刻作品參加國家性美術展。1893年他到巴黎,成為著名雕刻藝術家羅丹的學生,主題和的手法受羅丹的影響深遠。1921年維格蘭提出了開闢新工作室的計畫,直到去世前,他大部分時間都在工作室中生活創作。1947年後這座工作室的全部作品捐贈奧斯陸市,以美術館的陳列方式,無私無酬的開放給市民參觀。
諾貝爾和平獎的圖徽,就是維格蘭的三兄弟作品
Pro pace et fraternitate gentium,英文翻譯 "For the peace and brotherhood of men".
除此之外,維格蘭最重要的雕刻作品幾乎都收藏在於維格蘭公園內。
80畝的公園中擺放了由六百件以上的雕像組成、超過200個嘔心瀝血的雕刻群,材料大多是青銅、花崗岩和熟鐵,件件都由維格蘭親手創作原型,稱之畢生之作亦不為過。他並設計和規劃公園整體的建築和設計,將作品擺設沿著850公尺長的主軸道佈局,而過世之後其弟子們及其他藝術家持續協助雕刻及翻模配置的工作,歷時超過十年,到1949年才終於大功告成。
公園的主要入口只有一個,也就是展開直線距離 850公尺的參觀起點。
鑄鐵鏤空的雕刻,頂端現代透明感的燈座,頗具有清透卻不失莊嚴的感覺。
大門沒開,今天從便門進入~
怎麼說明這850公尺的參觀路徑,剎那映入眼簾的那一刻… …
遠遠的看見最後面的小丘上,正中央就是大名鼎鼎的生命之柱(The Monolith),
但兩側下日盛大的比直大樹,列隊也形成一份隆重的歡迎。
不過,大家還是都很怕曬,紛紛在樹陰下前進。
從入口一路前行,
大可區分為橋上作品、噴泉區、生命之柱(The Monolith)、生命之輪(The Wheel of Life)。
整個路程看盡人生百態,像一部隨著自己速度漫步欣賞的雕刻電影。
如果要每個雕像都拍,其實我真的有那種潛力… 但礙於篇幅,很克制的只貼一些…
我一直來來回回的拍拍拍,分不清楚各區,加上又愛亂配台詞…
所以以下相片順序若有錯誤,維格蘭先生您請多海涵~
橋區 (The Bridge)
100米長,橋寬15米,總共有58件青銅單身像與群像,以各種神態的兒童雕像為主,
穿插男女單體和群體的雕像,主要呈現男女之間、親子之間的主題。
好愛喔… (抱那麼緊,要窒息了啦)
" OH~ 我生孩子了!!! "
" 猴死囝仔… 們…" (腳上那一個最傳神!!!)
" 那不然,阿公幫忙背一個好了" (阿公~~~~~嗚~~)
"YAHOO~~~~" (孩子在玩還是爸在玩??)
一對老夫妻要我幫忙拍照,可愛的老先生夾了小丑鼻子~ ^_^
漸漸的,孩子也懂事多了… 會懂得留心大人的想法~
但怎麼一轉眼間,孩子就長大了呢…
而且挺叛逆的… 唉… 無奈…
對了,在橋上還可以看到那個名叫Sinnataggen 的憤怒小男孩,躲在橋的一個小凹裡。
他真的好生氣喔,台語的 "氣撲撲",應該就是這個樣子。
不過他真的很討喜,每個人都要跟他拍照,害我也不免俗的來一張~
嗄… 他這麼小一隻喔? 是啊,這個雕像公園裡的每個雕像,幾乎都是真人大小的版本喔~
忍不住把相機伸出僑外,再從小孩的右邊來一張~
幾位外國阿嬤看我一直拍,問我是不是很喜歡這雕像,
我說 "oh, yes! Look, he is really angry!"
哈哈,看人生氣,其實挺開心的… ( 啊… 阿姨人真壞… )
橋上的雕刻是公園中最早被安置的作品,除了憤怒小孩外,
橋下則是孩子可以嬉戲玩耍的playground,
聽說本來維格蘭本來還想讓在這裡弄個小船給大家划划,但是,計畫沒有實現。
而橋頭橋尾各有四個高大的花崗岩柱,象徵著惡魔控制的蜥蜴趴在人上,交纏著。
和橋上的天真爛漫成了極端的對比,好似警惕漠不關心的邪惡就在身邊。
又像是惡魔的誘惑一般。
噴泉區 (The Fountain)
這裡有六件巨人的雕像,周圍配置了另外四座雕像,
兩側還有二十棵青銅人體與樹木相組合的作品。
這組雕像象徵著「生命之樹」,代表人生的少年、青年、成年與老年的時期。
「生命之樹」以樹冠下的人生為題,從搖籃一直走到墳墓,逐一呈現的主題。
意指我們在地球上,只是生命循環中的一小部分,而生命是沒有起初也沒有終點。
樹有一天會腐化,而又孕育出新生命,這是大自然的循環。
這就是命的永恆周期。
從噴泉區也可以遠遠看見生命之柱,說真的遠遠看他一點也不特殊… 就是根柱子!
哈,我又遇到這對來自英格蘭的恩愛老夫妻了~
小丑鼻老先生叫我一起拍照,還把小丑鼻夾在我的鼻子上。
我的鼻子實在太塌了,拍第一張的時候,小丑鼻剛剛好掉下來,
這張是硬把鼻孔撐大才成功的… ^O^
經過了噴泉,開始往上走一點階梯,回頭一看,真是美麗的公園。
怎麼有時間回頭呢?
因為前面又有一個鐵柱雕刻門,通道變窄,又正好爬階梯,
所以人群就堵塞了一下,這位穿白衣服的小姐正好成了我的模特兒~ 讚!
穿越這扇門,生命之柱就在眼前。
生命之柱(The Monolith)
位在公園的小丘上的「生命之柱」,是公園最吸睛的巨大花崗岩石雕作品。
高14.12公尺(若包含底座則為17.3公尺高),共121座人體雕刻,由同一塊花崗岩雕刻而成。
交纏刻劃,呈現人間生死及演化的過程,雕像柱頂為嬰兒與骸骨,象徵人生的兩極。
維格蘭在創作時,想要展現的生命之柱,是象徵著人對精神和神性的渴望和追求,
細細觀察著雕刻的時後,似乎可以感覺到人生的命運糾葛和擁擠,
有時候是這樣的百般無奈,卻又無處呻吟;
卻又感受到人人相疊,力爭上游;又好像生命輪迴,日復一日…
生命之柱周圍不是空空洞洞的,也沿著階梯八方遍佈等身的雕像。
以下這張是我很喜歡的網路下載相片,神情真的好好喔~from here
"唉… 思索太多人生的道理,我整個人都憂鬱了起來…" 綠衣帥哥說…
帥帥的綠衣先生您姑且憂鬱著,
但是,這些參加幼稚園的戶外教學的孩子們,哪有興趣知道甚麼深奧的道理呢~
他們就是要玩!玩!玩~~~~
"這些雕像好好鑽喔~~~ 兩個人一起鑽剛剛好耶~~~" " 對耶,真的耶!"
"試試看用爬的,也好好爬喔~~~"
"不要爬啦,危險~~ 坐著就好了啦~~~"
"ㄏㄡˊ…. 這樣不行啦~~ 我要告訴老師!"
"臭女生,阿是怎樣不行啦,愛告狀,只不過是摸摸而已…"
這孩子躺在那兒,把雕像(的局部 >"<|||) 當成玩具好一陣子…
無言的叔叔、伯伯阿姨們經過,只要看見的,都竊竊的笑…
生命之輪(The Wheel of Life)
生命之輪是整個公園最後完成的階段,也是公園的最底端、小丘的制高點。
在欣賞完精彩的雕塑作品後,這裡重新給予沉澱和冥想的空間。
from here
生命之輪的完成過程很特別,而其組成更是別具意義。
男人、女人、孩子彼此擁抱著對方,組成了一個象徵永恆的花環。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個雕塑作品為整個充滿戲劇張力的公園,做了一個總結:
人的旅程從搖籃到墳墓,通過幸福和悲痛,通過幻想,希望和願望的永恆。
好像用自己的步調演出電影一般,我行走過這震撼的850公尺。
那感覺好像是每個人在這個地球上,行徑自己的生命一般。
from here
即使是結尾,這生命之輪,依舊好像電影的結尾,如此耐人尋味會。
整個公園表現了人世間的千情百態,果真是維格蘭一生雕刻創作的偉大成就。
回走時,我刻意不走來時路,彎入了公園小徑,刻意要避開熱鬧的觀光客。
而這裡,真實的人生持續的上演。
只是,用一種優閒緩慢的步調。
最後容我引述維格蘭的話做為結尾…
“ I was a sculptor before I was born. There was no other path, and no matter how hard I might have tried to find one, I would have been forced back.” –Gustav Vigeland
(“在我出生之前,我就是一名雕刻家。無論我怎麼努力的去尋找其他的路途,我終究還是成為一名雕刻家。” — 古斯塔夫維格蘭)
維格蘭對人生的執著和熱情,隱含在每一個藝術創作中,
不只回饋給他的國人,更要讓世界各地慕名而來的旅遊者,感受到旺盛的生命力帶來的感動。
他,真的做到了!
我走進綠意,想以蒼翠洗去我心中其他的顏色。
離開公園的時候,一股生生不息的感覺,盈滿我心。
————————
佳文:Red Ice Creation http://www.redicecreations.com/article.php?id=11101
Siman Lan 的挪威旅攝維格蘭雕刻公園生命之柱
ㄚ妹趴趴走的旅遊雜記挪威_奧斯陸_雕刻公園(Sculpture park and muse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