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機場附近(順義區)的飯店下榻。
這是一間準五星的飯店,有氣派的大廳和寬闊多棟的幅員。
朋友安排我在這裡住了四晚,King size床鋪的房間,還有書桌和咖啡桌椅,算非常寬敞舒適。
只是,走的路線比較是昏暗模式… (其實是好幾個燈泡都不會亮啦…講了也不來修啦… 嗚…)。
我一進房門就開玩笑的說:哇,這麼大的床,我一個人可以在上面打滾耶~
殊不知幾天後,在北京故宮裡的坤寧殿 (就是皇帝大婚的那間洞房寢宮),
阿凡說,這床皇帝的爹娘在那床上打滾過,皇帝又打滾過,感覺挺奇怪的。
我問阿凡:敢情您說的”打滾兒”,是指…的事情?
阿凡嗯了一聲。
我驚了一下,說:阿凡,那第一天我看見我的大床,說自己一個人在床上打滾…
他笑而不答~ (他應該想,反正你一個人,是要怎樣滾~ XD)
因為天天午晚餐都吃很飽,我只有兩天在這裡吃早餐。
倒是飯店外的天空難得的潔淨,讓我忍不住流連。
(備註: 台灣的”大飯店”,北京稱”酒店”,我跟阿凡溝通過不同的說法,
他說飯店不就是吃飯的地方嗎?我說酒店不就是喝酒<還有點色情>的地方嗎?
然後他說那種可以摸但不能做的叫歌廳,我說很嗨的叫夜店… 總之名詞很難解釋… XD)
我到的期間,五天中有兩天有藍天,這跟我對北京空污的想像有落差。
藍天那天我問阿凡,今天PM 2.5指數多少,他說很低,有風吹,霾霧就散了。
我問那今天可以大口呼吸嗎? 他說可以。
我說台灣近幾年指數不好,常常紫爆,有時還會飆到八九十,
他說,八九十,那完全算是潔淨空氣的定義啊!這裡常常好幾百,有時會到五六百…
嚴重時連馬路都看不見,連導航都無法開車,那時偶爾就會放「空污假」!
看來… 兩岸對PM 2.5指數的高低定義肯定是大不同啊~~~
說到空氣汙染,不如來說個北京實際發生的笑話:
因為空氣污染嚴重,有個人在空污假那天拍了一張遛狗照。
他戴著N95口罩遛狗,拿相機拍狗,但只拍到自己的手和狗鍊的前端,
卻拍不到狗⋯ 因為狗在霾裡⋯ (請不要問我狗有沒有戴口罩…)
還記得第二天開車去上工,沿路阿凡看我拿起手機,問我拍啥啊?
我說,沒辦法,我一看到美景,隨時就會「啟動觀光客模式」。
這光禿禿的樹沿著路高高的,後面是藍天,很美。
他說有嗎? 這不就是平平常常的一條路嗎?
我說,台灣的路樹不太會光禿禿的,所以這景緻對我來說很有味道。
他抿抿嘴,不置可否。
人啊,總是不知道自己早就處於幸福之中啊~~~
阿凡說,北京沒有「啟動觀光客模式」這種說法,
不過接下來每天只要看我拿起手機到處拍拍拍,
他就會說「您又啟動觀光客模式了」,嘻,真是很有趣的朋友。
我尤其喜歡拍些「老北京」的畫面,
像是馬路右邊,走路的行人和逆向的三輪車。
我跟阿凡說,有一首歌提到北京有九百萬輛腳踏車。
他說真的嗎?那很久以前的事情了吧。
但我記得不會太久,是2005年Katie Melua的歌曲。
阿凡對於這種「不現代」的北京描述,好像不是很喜歡。
阿凡知道我喜歡「老北京」,決定要帶我去挑戰真正的「老北京」。
因為那天在京裡不好停車,我們就搭計程車過去。
路上我問他,「老北京」是甚麼?
他跟計程車司機靜默了一陣,終於說出:那是一種生活型態。
豆汁(兒)和焦圈(兒),是老北京的代表飲食。
只要一早歡喜吃喝這兩樣、面不改色的,可說是老北京(兒)。
豆汁並不是豆漿,黑黑綠綠的,焦圈則是向油條那樣,但是沒有老麵的Q勁。
維基百科是這樣寫的:豆汁是一種北京風味小吃,用生產澱粉或粉絲過程中產生的綠豆下腳料製成。生豆汁兒是水發綠豆加水經研磨,併除去大部分澱粉之後的液體經發酵生產的。熟豆汁需要將生豆汁慢慢熬制而成,色澤灰綠,口感醇厚,味酸而回味微甜。因其製作過程中需發酵,所以豆汁有較強的特殊氣味。
我們去了天壇附近的豆汁專賣店。
阿凡一直跟我打預防針,
說豆汁沒有添加怪東西,也不是壞掉的東西,但是就是有個怪味兒~
最後還跟我說,一上桌,不喜歡,我們就可以走。不要勉強自己喝。
是有那麼糟糕? 完全燃起我的戰鬥心!
阿凡說他雖然是土生土長的北京人,但不喜歡豆汁,所以只點了我的份量。
那味道… 嗯… 就是臭豆腐還沒煮,泡在滷汁裡有點發餿,
濃烈獨特的氣味。但是喝的時候還好,氣味一入口就淡了,
反而是有點渣渣,一點濃濃的,不是清清如水的口感。
把焦圈(1元人民幣/個)切斷或沾著豆汁(1.5元人民幣/碗)吃,其實挺對味的。
旁邊的榨菜或醃菜絲,口味偏鹹,我就比較沒那樣喜歡。
總之我挑戰成功了! 我跟阿凡說,挺好吃的啊~~~
他馬上拿手機拍下我的照片,說:您真是老北京兒~ (哈! XD)
然後吃不下又貪吃的,只好帶了一個甜點走,
是叫做「糖火燒」(2元人民幣/個)的甜甜的、介於餅乾和硬麵包之間的甜點。
另外有一家店,阿凡說,觀光客可以隨便吃吃老北京炸醬麵,
但是既然帶我去吃,為了展現地主的誠意,
就一定要吃最「地道」(道地) 的老牌正宗創始老店:海碗居 (增光路總店)。
一進店裡就一個超大海碗,後來才知道還可以當成”小費箱”。
下午兩點多,店裡人聲還是這樣鼎沸。
點完菜,先上了一碗清麵湯。
阿凡說這就是煮麵的湯,撈起來當茶喝。
別看它清清的,湯匙撈起,可真有麵湯的濁度呢。
麵湯清清淡淡的味道,香香的,沒想到挺解渴的。
酸酸甜甜的白菜,很好吃!
而黑黑的爆肚,沾著麻醬也很夠味。
不過爆肚到底是甚麼呢?… … ……..
炸醬麵來了。一個大碗三分之二都是麵條,同時端上的還有好幾個小碟子,
包含白菜、青豆、芹菜、大蒜、青蒜、豆芽菜、黃瓜絲、心兒裡美絲兒(?),
服務員以訊來不及掩耳的速度,一一把小碟子的食材倒進碗裡就上桌,
完全來不及拿起手機啊~~~~
另外附上一小碗炸醬,看似非常油膩,上頭有一大層油,
我問阿凡,阿凡說,就是那味好吃~~~ 我就全下了!
自己將炸醬加進麵碗裡、拌勻,就可以開吃了。
阿凡說我的吃相,一看就是外地人,
因為我不會夾一大口麵先放嘴裡,然後「梯哩呼嚕」的把那口麵整個連同底下的麵條吸入口裡,
而是把麵一口一口的夾到嘴裡然後咬斷,這一看就不是北京人。
我練習了一下「梯哩呼嚕」,覺得不是吸不起來就是應該會噎死,於是放棄。
阿凡很在意我對老北京炸醬麵的看法,我說口味重,香氣濃,但是真是好吃。
麵條有點粗,超有嚼勁,料很多,卻完全融合在炸醬中,真是名不虛傳傳。
重點是,一碗吃下絕對飽足,分量真是一點不含糊~
店裡還有個炸醬麵賦呢 ~ ^^
我們只有兩個人,實在點不了甚麼菜。
但是看菜譜(菜單)是拍照版本,每道菜的分量超大,
很多菜餚都是道地的老北京或者北京地道菜餚的味道,
人多的話,一定要來此處餓虎撲羊啊~~~~(這樣用對嗎? XD)
離去前在門口看見的海報,食安標章和詐騙防範海報,看見重要的社會議題~~~
另外,有一天中午也找了一家連鎖店吃麵:中國蘭州牛肉麵。
比較特別的是,這裡一碗麵可以挑的麵條種類特多,
牛肉麵是清燉的,麵裡有小牛肉丁,像指甲大小,
阿凡說通常他會再叫一份牛肉加進麵裡。
然後加辣椒~~~ XD
我說台灣很多紅燒的牛肉麵,他不知道那是啥。下次帶他去吃吃~ ^^
還有一天,我們在中午叫外賣,麵餅當主食,配三樣菜,也很對我的味~
最後一天晚上,阿凡帶我去羅馬湖(湖邊一側姓羅、一側姓馬),
湖邊的”岸戀台灣”,說要帶我吃台灣菜~ ^_^!
這家台灣餐廳的三杯雞做得挺不錯,閉上眼睛會覺得是在台灣喔~
蚵仔煎就是「京版」的了… >_<
不過比較難忘的感官經驗,則是配餐的飲料:芭樂汁。
喝起來的確就是台灣宴席間的芭樂汁啦,只不過,是熱(燙)的一壺!
北京沒有芭樂,阿凡對芭樂充滿想像。
下次阿凡來台灣,我一定要讓他喝喝看現打的冰涼芭樂汁~~~
後來,阿凡也戴我去逛了一下一般超商的水果,
大多台灣都有,只是這小小橘子「沙糖桔」比較少見。
不過,我對商品上的標語還是感到很有趣啊~ XD
好了,最後我發現,忘記把一開始該貼的飯店早餐貼上了。
雖然只有兩天在這裡吃早餐。
因為剛好是農曆春節的年假尾聲,算是非常淡季,沒有幾個客人,
自助餐區只有簡單的幾樣菜,飯店小哥說,想吃甚麼包子饅頭,可以跟他講。
我第一天想要喝豆漿,沒有,但有熱牛奶,我想想也不錯。
服務人員就給我一袋”純牛奶”,燙呼呼的,外加一個杯子。
小米粥、雞蛋羹(蒸蛋)、小包子饅頭,幾樣小菜。
等我喝了大半牛奶,翻到牛乃包裝的背面,忽見眼前一排紅字:
ㄜ… 灰常滴 謝謝您… 我已經喝下去了… @_@!!!
(整個覺得非常想要來一堂排毒課程)
第二次在餐廳吃早點,我決定不要再點牛奶了。
我跟小哥說我想要北京的食物,他說這綠豆粥應該算,
還給我煮了一碗龍鬚麵。他問我台灣有沒有龍鬚麵,我說很像”麵線”。
水果,那帶著皮吃的像是宜蘭金棗,名字不同(忘了… ><),
這天我還吃了煎的小包子。
正在用餐時,一位餐廳小哥對另外的小哥聊天,
說他朋友來過台灣,說台灣的水果非常”上火”,吃了嘴會破皮…..
我遠遠的聽著他們聊台灣,裝作沒聽見,
看來台灣客人也的確造成一點漣漪啊~ 就這樣享受著北京人對台灣的描述。
然後,跟第一次在這裡吃的時候一樣,我一邊吃,一邊把吃完的碗盤疊起來。
全部吃完,疊成了一整疊,讓服務人員可以直接收走的模樣。
沒想到小哥來收的時候,就說:
真的跟上次一樣收好好的,台灣人的文化水平真的很高耶。
… 這下,我不知道這樣的 “台灣印象” 是不是適切啊~ ^^”
遊記未完,待續~
2016 Beijing 北京- (1) 道地美食 全聚德烤鴨、人民公社大食堂~
2016 Beijing 北京- (3) 進京兒去! 北京城一日快閃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