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到中國大陸。
第一次是四、五年前去上海發表論文,三天行色匆匆,沒有機會深入體察當地。
而這次的北京之行,真的是巧妙的因緣際會,臨時倉促的安排了午去午回的五天行程,
扣除第一天和第五天的交通時間,有兩整天在北京市外環社區交流老人照護事業,
中間朋友還安排了北京一日快閃觀光。
時間雖然還是不長,
但每天都跟北京的新朋友阿凡沒任何禁忌的聊在一起,給我全新不同的北京體驗。
因為倉促安排又是春節期間,這次搭海南航空前往、華航返程。
沿路氣流不太穩定(海南航空都用”顛簸”這詞兒),提醒繫上安全帶的廣播兩三次之後,
後來索性也不廣播了,任由提示燈聲全程咚咚咚咚的響個不停。
準備降落前,
廣播「因為…法的規定,國際航班降落前要在機艙內噴撒消毒劑,本消毒劑對人體無害…..」。
「國際航班」?我有沒有聽錯?海南航空會廣播台北飛北京叫做「國際航班」?
我特別再仔細聽了一下英文廣播,的確播報 international flight.
我皺皺眉加上嘴角微微上揚,嗯…懂的人就懂。
下了飛機,我拿著手上新辦的晶片卡台胞證,準備通海關,
看見一個告示,寫著香港居民持晶片卡可以快速通關。
我心想,如果我的卡可以快速通關,
就可以繞過眼前那兩條排隊隊伍:一條是中國公民,一條是外國人。
沒想到晶片卡尚未開通,邊境警察要我去排隊。
我帶著試探性質的問,這張卡排哪邊? 她看了看,回答:兩邊都可以。
嘿嘿,這樣啊~ 我就大方排在外國人那條隊伍,雖然外國人的隊伍較短,
但相較於中國公民有八九個服務櫃口辦通關,外國人隊伍這邊僅有一個櫃口,
速度雖然慢,但等得很甘願啊~
因為起飛時班機就延誤,抵達時間比預定延遲了90分鐘。
晚上六點了,接機的阿凡和阿超,決定直接帶我去吃飯。
走往停車場的路上,他們寒暄起我初次到中國大陸時,對上海的印象。
我跟他們說,外灘那裏有繁華亮麗的特殊風情,園林的優美也令人印象深刻。
但是我最受不了是,隨時要注意有沒有人吐痰噴到我的鞋上。
一直到第四天在辦公室吃飯時,阿凡才告訴我一個秘密,
就是他這幾天都不敢在我面前吐痰,因為他覺得台灣人文化素養實在很高。
我聽了哈哈大笑,說真是對不起,我只是無心發表一下對上海的記憶,卻苦了他。
阿凡是個三十初頭、有能力自己創業的年輕人,
我跟他百無禁忌的聊天,交換很多看法,例如第二天在車上談到通關的經歷。
我跟他說,如果真要我排中國公民那個隊伍,我還真走不過去。
他若有所思幾秒鐘,才問我:真是這種感覺?我說:是,那個隊伍我排不下去。
我真的很誠實。
他問我台灣人都怎麼稱呼中國人,
…我實在無法跟他說有時會用三個偶數數字作為代表的事實,
不過我很真誠地說,我通常稱呼為:大陸人。
從那一刻起,阿凡跟我提到他們那邊的人的事情,就會用我們大陸人自稱。
他很尊重我這台灣來的姐姐,這點讓我很感恩,也給予相同的尊重。
我問沒有到過台灣的阿凡和阿超,對台灣的印象是甚麼,
阿超很率性地先說:你們那邊立法院,一天到晚打架。
我有點驚,因為立委們好像已經很久沒有認真打了吧(誤),
我跟阿超說,雖然過去偶爾會打那麼一下,不過那是民主必經的陣痛過程,
現在我們會好好監督民意代表的表現,做不好的、亂搞的,不符民意的,
我們就用選票決定他們未來的去留,像這次的總統選舉一樣。
阿超有點訝異是這樣,又率性的問我,那這次你投票給誰,
我忽然有點擔心之後幾天自己會忽然消失甚麼的,
這題決定打場迷糊仗, 就說嗯… 總之最後選出來了就好。(汗)
阿凡倒是很客氣地說,他對台灣的印象就是阿里山和日月潭,
還有,從小到大,他們的課本都教導著,台灣寶島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
我說,阿里山和日月潭的確很多大陸客,…不過看來海峽兩案的課本看來寫得很不一樣啊~~~
阿凡說,但我們文化、相同語言相同 (這點在之後每天我問他他們的用詞和文字意涵、對照台灣的用法含意,以及此行的交流目標、照護安排和推行等諸多差異之後,他也深刻知道最不一樣的是那些了)…
我則跟他說,未來可能還是會有很多不一樣,他點頭。
沒想到驅車前往的第一個地方,一下車我就驚了,是全聚德!
我不是驚北京人的接待熱情,而是…我忘記跟他們說偏好蔬食…
這下肥鴨在前,我也再不好意思說了,於是,就這樣開了五天的葷… (悲)
然後… 菜名都忘了… sorry…
因為大家開心,開了幾瓶燕京啤酒,(到最後我才知道女生只有我喝… =_=)
阿凡雖然只喝一杯,還是依照規定請了代駕,否則會要坐牢半年啊~~~
用手機(像是Uber一樣)叫了代駕之後,代駕小哥司機不久就滑著滑板就來了,
把滑板收入後車廂,就啟程了。
我問小哥甚麼樣的條件可以當代駕,小哥說得要有駕照(當然),其他就邊做邊學,
各種車款都得摸摸,有很多細節,但是目前沒遇過因為對車款不熟而發脾氣的客人。
付款方式可以用手機支付寶、現金或信用卡等,
抵達目的地之後付完款,代駕小哥又滑著滑板走人了。
十多分鐘的車程,台幣約180元。
第二天晚餐,阿凡帶我去吃一個有趣的餐廳:人民公社大食堂。
他說這是當地年輕人和一群朋友很喜歡聚會的地方。
大門入口~
入門走到底,毛主席的題字
以下就不多說,肯定一看就懂~ ^^
餐廳中庭花園… 的標語…
餐廳門口,這貼切!
阿凡說小時候都用這個爆米花~ 每個村里、有些甚至家家戶戶都有一台~
進餐廳一驚,這不是紅衛兵嗎?
阿凡說,對啊,這間餐廳就是回到紅衛兵時代,仿製人民公社大會堂的樣貌,
所以服務員都是穿紅衛兵的樣子,
餐具、布置、眼見都是那個年代的樣子。
一開始我是很好奇興奮地到處張望和拍照,阿凡也告訴我那些對他來說特別有意思,
但不一會兒,我想到,紅衛兵、文革的年代,在中國的歷史上,
也該是個辛苦、迫害又帶著血腥的階段,
那現在進來這個餐廳,是甚麼心情呢?
阿凡說,現在來這裡,已經有點回味的性質了,
這裡對他而言,有點像是復古餐廳的氣氛,很特別的感覺。
看看這些舊時的標語,感受一下當時的氣氛,
意思就是,當時已經和現在截然不同,
舊時的場景已經成為回憶,但是那些記憶卻忘不了。
例如
每個人領飯的餐盒,材料沒有現在好,便當盒一定是歪歪曲曲的形狀,不會工整。
這個”雞蛋羹” (台灣稱之”蒸蛋”),是很尋常的家常菜。
每個包廂也被布置為當時環境的樣貌,
例如文化大革命期間許多地區的政權組織:革命委員會
“回娘家”包廂裡佈置了以前的舊花布,
還有,哈哈,那個年三十,我一開始還問什麼是”十三年”… XD
這裡吃飯可以配豆漿,跟台灣的豆漿喝起來其實差不多,
不同之處就是一壺叫 “一扎”。
見我要拍照,硬要轉到正面給我拍~ ^^
而天花板,除了舊報紙,當然就是”照亮去戰鬥”的滿天紅星啦…
我看著包裝一人一套的餐具,也覺得很有趣~
北京的筷子喜歡用大紙包(左右兩邊的白紙紅字),裡面還附上餐巾紙和牙籤。
我說台灣的筷子包通常就只有筷子,阿凡覺得不可思議。
餐具刻意有撞壞或和仿古的刻痕,雖然我心裡想的是感控的問題(真是職業病…)
不過還是感覺很有趣啊~~~
阿凡給我念了餐具上這幾個重要的口號,
尤其”生在新中國,長在紅旗下”,他問我看得懂嗎?
我說其實不是很懂,他就好好地講解”中華民國”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歷史給我聽了 ^_^|||
主食:慘了,我忘記北京的名字 (失智了嗎?!)
只知道這是一種主食,玉米做的餅,蓬蓬鬆鬆的,只有一點點紮實。
光這個餅,我吃一個就飽了啊…
蔬菜丸子很好吃,但是…兩個人要怎麼吃完啊啊啊啊啊~~~~~~
總之,阿凡為了讓我嚐鮮,點了這四道菜配豆漿,
這裡的缺點顯然是要多人來吃,才不會覺得浪費啊啊啊啊啊~~~~~
最後可是半逼著阿凡打包回家給他媳婦家人吃 (媳婦=老婆=愛人)
不然勝這麼多,我都有罪惡感了~
吃完之後還送了下次的折價卷,阿凡覺得這 “糧票” 非常有趣,特地拿起來給我拍~
連清潔阿姨都穿紅衛兵的衣服啊!!!
怎麼寫這麼多只寫了兩個餐廳?
看來只好待續…
2016 Beijing 北京- (2) 老北京炸醬麵、豆汁焦圈兒、牛肉麵 …~
2016 Beijing 北京- (3) 進京兒去! 北京城一日快閃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