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使是生命只有一天的一日花,也要迎著陽光綻放。
縱使開花的那一日遭遇陰雨,也要揚起頭,一樣堅持的態度。
兩天的金針之旅,兩種不同的氣候風情,… 留下的是,明年再去探訪的願望。
每年的八月到十月,是金針盛產的季節。
9/12-13 這個周末前往期待已久的金針之旅。
第一天搭火車到花蓮後租車,沿著台9線的花東縱谷開往花蓮玉里鎮赤柯山欣賞金針,之後住安通溫泉,和好久不見的怪貓和韋廷&妹妹聚聚(沒想到變成大吃大喝… –thank you all, so sweet you and so touched my heart!!!),第二天再到花蓮富里鄉的六十石山繼續賞金針,隨後沿台11線一邊開車一邊玩回花蓮搭火車返台北。
兩天拍了400張相片,真有我的! 誰說我會拍照的呀? 其實是比率問題~
拍的多,總會挑到幾張還可以看的嘛~ ^_^y
今天只分享和金針有關的部分,花期還沒結束喔,要去要快!
這是往赤科山的路燈。我喜歡它們一路迎接,讓人忍不住累積著賞花的興奮心情。
爬到赤柯山的半路,可以遠眺花東縱谷的山水風情,
屬於夏日稻田的油綠展現在眼前。
難道是因為八八水災嗎? 河道錯綜寬闊。
從花蓮一路開到赤柯山頂,二話不說先填飽肚子,道地觀光客舒子嚷嚷著~
金針大餐來一份是一定要的啦~
更何況金針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鐵質,同時具有安神忘憂的療效。
在幽靜的山間,用餐的步調也優哉起來。
金針炒麵
金針滷肉飯+金針雞湯
我最愛的是這涼拌的金針三絲,酸酸甜甜好滋味,讓人暑意全消呢~
加上老闆親自調配的枸杞菊花+香草的茶,真的通體舒暢了起來~
飯後還要來一個金針冰棒輔佐一下療效的啦~ (再坳呀…)
因為之前都吃金針的鹹料理,忽然甜中帶一點點的微鹹,
剛吃的那一剎那感覺有點無法適應,不過第二口以後就越吃越好吃了! 現在還想再吃~
金針花又稱「一日美人」,天亮開花、夜晚凋萎。
由於金針花開就失去採收價值,以往農民們總趕在花開前完成採收。近年來因為大陸金針搶佔本地市場,加重農家採收不敷成本,許多農民乾脆轉型為休閒農業。
飯後陽光嫵媚,農家留下的一片片花海呈現亮橘的色彩,讓觀光客徜徉其中。
也慶幸留下的黃澄,讓丘陵起伏的山野增加彎曲起伏的動感。
雖然沒有詢問採收的工資。
烈日下的辛勤以斤兩衡量,這就是靠自己的雙手的最佳詮釋。
採收時要採黃澄準備要開花的金針,下面這種就太生了…
金針花就是代表孝親的”萱草”,尚未綻開的花蕾乾燥後成為食用的金針(黃花菜);
金針的葉片是製作萱紙的最佳材料;而根莖部分也是中藥消腫退火的藥材。
可說是全株均有利用價值的作物。
在赤柯山看見的曬金針都是在庭院內或是屋頂上,黃澄澄的顏色,相當醒目~
赤柯山有幾顆巨石錯落在金針田間,樣貌很特別。
另外還有千噸巨龜和赤科神木,也值得去看一看~
遠眺赤柯山金針採收區和觀光區的花田,讓大地更加繽紛。
第二天本來想要好好迎接日出,欣賞金針的甦醒!
無奈一整天都是下雨天,尤其開車抵達六十石山時,那時的雨叫做滂沱!
六十石山名字的由來,在前往最高點涼亭的步道起點,有個標示牌說明。原來八七水災那年,許多雲林縣西人遷移至此,在地人問:「收成有多少?」答:「六十石」而得。所以那個”石”要念”淡”。
… 真是太可惜了!
都已經來到”台灣小瑞士”的六十石山,卻沒有辦法欣賞到傳說中如瑞士般的景色! 還事先準備好了築一要拜訪的驛站和山中以金針花別名命名的幾座涼亭(忘憂、黃花、鹿蔥、鹿劍、丹棘、療愁及萱草),想要飽覽六十石山的萬千風情…
如果天氣很好的話,從六十石山遠眺對面的中央山脈,可以欣賞縱谷地形及壯觀的金針花山景,… 沒想到最後會呈現的是雨中景致。… 以下的相片幾乎都只是搖下車窗拍的。
農家聘雇了採收員,全體冒雨採收即將開花的金針。
他們一股腦的衝進田裡,彷彿從沒下過雨一樣。
雨中飄搖的金針~
淋濕的一日美人~
霧中的金針田…
在田裡才知道人有多渺小~
雖然今年的金針花開得不是很茂密,又遇到下著大雨的雨天,但玩還是要開心的呀~
這周末飽覽的不同氣候的田園之美。
很希望明年可以再去拜訪這些美麗的金針花,和風雨無阻、令人敬佩的採金針員。
<備註:本文於98年11月19日獲YAHOO精選>
2009金針花季民間網站:http://2009hjz.emmm.tw/?ptype=info
六十石山:http://60stones.csd.org.tw/h1.html
赤柯山:http://www.chikeshan.com.tw/
美麗金針攝影:
http://www.kenphoto.com/gallery/new_add/2004-lily/pages/2004-lily-10.htm
http://myweb.ncku.edu.tw/~chyc/94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