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用眼睛看是一種「框」,用心去體會就是一種「寬」。"
這句話,從映入眼簾的那一剎那,就讓我無法停手,想要了解 "柯錫杰的攝影美學"。
相片來源:攝影大師-柯錫杰
2008年7月21日,我寫下這篇文章,的前半。
之後就停筆了,把文章隱藏起來,沒有公開發表。
為的是想再多聽聽自己內心的聲音。
而今天,忽然就想讓當時停筆的時空停格在那個當下,
也許讓心有更寬的沉澱。
…………………………………..
回想舒子從前,小小的傻瓜相機,總是一張記憶卡換過一張記憶卡。
很隨意、很寫意。 相機是為了記錄心的震盪感受。
現在呢? 接手單眼相機的自己,自由了嗎?無拘束了嗎?充足了嗎?
我告訴自己,不。
心中的某個部份感到空乏。
而最大的空乏,我必須很誠實的說,來自於文字和心靈的共鳴。
七十多年來,柯錫杰的攝影,擁有他自己的獨特風格。
從日本學攝影、美國拍照到成立攝影工作室、之後放棄一切,
歐洲的流浪、撒哈拉的命定、中國的旅程,特殊的經歷奠定他豐富人生閱歷,
和之後,心的壯闊。
他說,最美的風景在心裡。
在鏡頭下,身邊的小花小草可以拍一整天,路上的行人、廢棄物、無處不美。
看盡世界風景,他說,他的攝影缪思安居之處,終究回到自己的內在。
懂得攝影技巧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視攝影者的眼光、自己的美感,
只有敏感的心,可以看見宇宙的奧秘;
只有來自於心的攝影,才是令人感動的關鍵。
2009年12月,在成大醫學院成杏廳的外頭,
拍下這張不預期的巧遇,柯錫杰的作品 "等待維納斯" 。
它如此巨大,超出我的想像,和書本上的小小震撼,截然不同。
一時之間,我不想深入研究和回想大師想表達什麼,
我只感受到自己欣賞這幅如畫的攝影作品時,內心激盪的無限想像。
如果世界唯心造,攝影提供最鮮明的框架,框在拍攝者的心眼,
如果世界唯心造,視聽者的心創造出新的視界。
我在它之前站了許久,用眼睛聆聽,原來這就是:
" 如果用眼睛看是一種「框」,用心去體會就是一種「寬」。"
而我竟然…
聆聽不到自己的心中的牆,在多深遠的寬度傳來的回音。
如此的悲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