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愛丁堡的食安反省

一切要從這包生菜說起。

愛丁堡每家超市都有這樣的生菜。

在愛丁堡的食安反省

我最喜歡買個優格(櫻桃 草莓或熱帶水果口味 都很順口) 撒些堅果,

或是低鹽的洋芋片或玉米片,真是爽口。

在愛丁堡的食安反省

對於不想(其實是不會)下廚的我來說,完全不用料理就吃得健康,真的非常方便…

立刻增加我進食蔬菜的可能性,比在台灣時吃蔬菜還多,

不需要政令宣導就可以達到健康五蔬果的量,

是的,就是這包令人信賴的生菜和水果,促成我的健康飲食。

…除了天冷時進屋裡尚未暖活馬上吃生菜會打寒顫之外。

在愛丁堡的食安反省

剛來時第一次看見同學吃生菜,撕開包裝就裝在盤子裡了。

是的,沒有洗。

被我問過的同學都反過來問我,為什麼要洗。

從那之後,我在超商看見生菜,開始買了,也不曾洗過這種包裝生菜。

一包1英鎊(50元),可以分2~4次吃。

 

我想問的是,在蘇格蘭生活,憑甚麼有那種信心不需要洗菜?

或者我該反過來問的是,

憑甚麼我們有那種信心,在台灣一定要非常認真拼命洗過的菜才能吃?

難道在台灣生活的我們,不該、不能或不配擁有不需要洗菜的信心嗎?

要怎麼樣的改變,才能讓這種信心產生呢?

在愛丁堡的食安反省

那種信任是很深層而密織的,

且基於「上架的生菜是要給人打開就可以立刻吃」的共識,成為一種生活習慣或吃沙拉的文化。

消費者不只是信任眼前這包菜,相對也是信任一整個看不見的環節。

 

信任種菜的農夫們(這包菜是綜合生菜,表示來源各有不同)、

政策訂定的農藥撒放標準(如果有)且落實執行、洗蔬菜的工作人員、

蔬菜切碎和紅蘿蔔切絲的工作人員、使用的水的清潔和菌數、

包裝的過程和機器、維持的環境和溫度、保鮮處理的時效、

運送的過程、超商的上架時間…

環環相扣都影響是否能保存到外包裝所打印的保存期限,還要爽脆和新鮮健康。

在愛丁堡的食安反省

相似的例子非常多。市集和甜點店的各色馬卡龍及小朋友吃的點心蛋糕,充滿各種色彩,

若是那種顏色在台灣也是沒有人敢吃的,這裡卻反而是給小朋友吃的,

憑甚麼有這樣的信心?

 

在地的肉品和在地生產的商品會標註蘇格蘭在地生產的標誌,

並且引以為傲的在超商標上一支蘇格蘭旗幟。

在愛丁堡的食安反省

在愛丁堡的食安反省

在愛丁堡的食安反省

這裡的牛奶便宜好喝,蘇格蘭的藍色白叉叉國家生產認證標誌,

給人在地新鮮美味的保障。

看著這裡的牛奶,心想… 曾幾何時對牛奶也會失去信心?

難道我目前只能在這裡吃足喝足,再回到”另一種信心”(一定要用力洗菜)的台灣…

在愛丁堡的食安反省

若每個人都有相同的意願和共識,只吃健康的食物、只製作健康的食物、

只賣健康的食物,知道自己在整個環節中的重要性,並用堅實的行動顯露這種意識,

是不是比較有可能建構這種集體的信心?

 

我不相信貴的東西一定是好的,

只有集體的誠意正心成為一種深植的文化素養,才可能是好的。

主機服務:金城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