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著很虔敬的心情,拍下了這張照片。
相不相信,這是我這輩子拍的第一碗米飯。
天天吃米,理所當然。
護理課本裡面解碼「米」,是碳水化合物,是卡路里,是咱們填飽肚子的主食。
從沒有想過米不只是熱量和溫飽有關,而和自己的身心,和社會,
甚至和這片土地的未來,全都有關係。
雖然舒子覺得護理人員是常被忽略的重要角色,
但在Yahoo「最想感謝的小人物」民調中,
「農夫」連續兩年位居網友票選最容易被忽略的、最該感謝的小人物。
也因此有機緣參加這次 Yahoo!奇摩摩人 摩人南澳自然田之旅 體驗活動,
用行動認識台灣農業的更多可能。
也許,農夫這樣令人想要感謝,除了看不見的重要外,還有印象中居簍的身形。
臺灣的農夫,絕大多數是知足常樂的老農,年輕人不願意下田,
因為用世俗眼光,是賺不了錢又耗費體力的工作。
(當然還是有像小劍劍這樣的特殊小農…)
或許是對於科技改良的迷思,或許還有老農真的老了,
灑藥解決了很多體力和尊嚴的問題,
多層的剝削讓老農不得不種賣相好、品質優的產品換取生活費…,
農業的改革無形之間造成土地的貧濟和環境的危害。
但是,如果田邊溝渠中的魚因著田裡排放的水而被毒死了,
山腳下湧出的泉因著山上的肥料除草劑過量而沒人敢喝了,
我們仍然在吃著這樣的田產出的米糧、以享用山上肥美的高冷蔬菜為樂,
還有其他人為控制的各種食物過活,未來將會付出甚麼樣的代價?
人心,已經被染污了。
走!我們去南澳!
看看這裡三位世俗眼光中的「奇人」、農界眼中的「傻子」,
科技新貴阿江、反核志士阿聰、國際設計才子昭中,都毅然決然轉行當農夫,
加上小佃農音樂人冠宇,還有一群默默的農夫和志工,
全數臣服於大自然,投身經營著「南澳自然田」。
他們認為米是生活文化的基石。
以「米」窺天,看見人性的貪婪,看見制度的偏向失衡;
更看見重視產量和品質,卻缺乏對土地和自然的真心關注,
將對後代的健康生存,有多麼深遠的負面影響。
舒子有很認真做筆記喔~ (photo by 韓森博一) ~
自然田三人組認為,
如果要對這片土地有所關懷,應該從尊重自然的信念開始。
那是一顆心。
是一顆了解大自然自有其法則的心,是一顆不要操控掌握、沒有貪念的心。
沒有化肥,沒有農藥,順應自然的耕種。
然而拿掉化肥,不只是拿掉這個動作這麼簡單而已,
對於稻米,要尊重並提供它喜歡生存的環境和原始的生態,
呵護它的生長習性,讓大自然如同母親一般的滋養孕育它們。
於是,眼前這一碗是由自然田種出來的米,一平方米的面積只能種出三碗。
是有機耕種的二分之一產量,是一般耕種法(慣行農耕法)三分之一左右的產量。
不同於潔白的米糧,自然田產出的天均米,有帶著少許穀殼和青仁的營養。
(備註: 青仁的出現,代表稻子被蟲啃,重新補秧之後,導致熟成時間不一,
所以收成時就有些微的未熟米,是自然耕作的其中一項指標)
在知道了它的珍貴之後 (不在於產量,而在於愛土地的自然精神),
沒有人會再狼吞虎嚥,都很珍貴的細細咀嚼。
南澳自然田的米,在口中散發出自然的芳香和甜味,
這是屬於南澳自然田的自然甜!
有多少人懷著「退休之後,我要返璞歸真,卸甲歸田」的夢想,
想找一塊青山綠水的地,蓋一個農舍小屋,告別世俗的紛擾,
嘗嘗恬靜無憂、自給自足的農村生活?
說真的,我想過。
但是連鋤頭幾斤重都不知道的我,無法想像自己是否被田地所接納,
不過卻很有自信,在退休前不會有時間好好準備、認識、學習,
怎麼把稻子種下、養活、收成,並且變成碗裡的米飯的功夫!
南澳自然田提供了「換工」理念的實踐,
只要你願意親近農田做點工,就提供你親山近水、體驗鄉間生活的機會。
不僅包吃包住通通免費,若是工作超時,隔天還放假,
讓你可以享用南澳免費的公車、觀光車、腳踏車,暢遊青山綠水好風光!
最珍貴的就是用勞力換取所需,自給自足的生活了!
對舒子我來說,可說是預習退休裡想的好體驗呀~ (只想到自己的自私貪念又起~ >”<|||)
所以,不說話,下田體驗小換工囉~
原本擔心自己光是學會換工內容的時間,可能就超過服務的時間,
不過今天阿江挑最簡單的其中一項工作給我們做。
把田裡缺空的地方補秧。
插秧,他說只要教一分鐘就學會了! (YA~)
所以換工,歡迎全家一起來親近土地,
讓孩子學會敬天和感恩,吃自己種的飯,學自給自足的態度,是多麼的重要!
而這是今天行程最後的一站,
一整天吃吃喝喝又玩玩,學了這麼多的知識和自然的道理,
最後還包了一包米回來…
回想起來,只插了這一小盆秧苗的換工,實在顯得太微不足道…
不過,到田裡有和土地意外的溫存…
光著腳丫子滑進田裡,首先感受的是黏黏滑滑柔柔密密的土壤。
很舒服的觸感,隨著體重的下壓,軟軟的土地綿綿的包裹著腳掌和腳踝,
依順著土壤的律動一步步緩緩前移,感受時而深時而淺,時而鬆時而軟,
體會到大地有如母親般柔軟的呵護,感覺土壤毫不拒絕的包容,
感受到自己和土地的關連。
一個人靜靜的獨處的插秧,很享受。我想我適合這樣專注又安靜的工作。
霎那間,我感覺南澳的田,媽呀,會黏人!
我的腳被黏住了,心也被黏住了!
兩三株稻苗一起種下,
可以用指頭護送秧苗直直插下土地,也可以斜插在補土的方式種田…
有幾株秧苗因為水太深,種下了之後,擔心會被福壽螺吃了。
阿江說沒關係,任意種,自然有自然的道理和方法。
咦~ 看見福壽螺! 殺?
不不不,福壽螺挑嘴的呢,只吃幼齒的嫩苗。
所以把秧苗抽大一點再下田,依照它的挑嘴,就反倒吃旁邊的雜草啦!
這樣順勢自然的態度,讓害蟲成了益蟲。
種自然田有種自然田的學問,
想要混口乾淨的飯吃,可一定要知道行內的規矩。
想想在都市叢林裡,在鐵窗的水泥方格裡,在OA隔板的都市叢林之中,
東家長西家短,話題環繞著最新的流行、同事的八卦,
狹窄的談話內容如同侷限的四方框架,看見自己,看不見遼闊的天地。
不。幸。福。
而田裡有很多的蝸牛,有很多的小蟲子、沒見過的生物,
移動來移動去,生機盎然。
而在這片田裡,因為心情遼闊了,忽然都看得見,
不需大驚小怪,全都微笑自在的相處。
當人不想控制了,不自大了,用不同的眼光看這個世界了,心裡自然就恬了。
最簡單的幸福,就是心靈的拓展。
把心遼闊了,眼自然就會遼闊,找到意義,就能活出自我的價值來。
那是凡夫俗子的價值觀無法體會的收穫,大自然的涵養和孕育教導。
下雨的當時,我們正在冠宇的田裡。
他的田看起來,和過去熟悉的翠綠、行列交錯完全不同,甚至會以為他是來亂的。
一片田裡,有少見的長毛的旱稻,有洛神花、紅色的秋葵、有豆子、空心菜…
真是百寶箱。
手工的除草,他刻意的割一行,不割一行,不趕盡殺絕,維持生態的平衡。
「夠吃就好。」
即使不貪,他自然孕育的收成,也足夠讓他預存一年的米飯量。
他告訴我們自然農耕的極致,是用泥丸包裹著各式的種子,四處灑在田裡。
當種子找到它的出路,自然而然,時機成熟了,有一天,
在不同的季節裡,大自然會回報不同的果實熟成,
人,只要去採擷,就可以生活下去。
不知道為什麼,當他離開田裡,我望著他騎車遠去的背影…
我覺得他是全世界最富有的人。
如果想要用勞力換心靈的恬靜,就來當志工換工吧!
但如果有一點能力,一樣在乎長遠的環境和土地的自然,
現在應用 Yahoo 吉甲地,就可以預約未來收成的稻作。
認購的金額大小不是重點,重點是認購的過程改變了米的生產消費模式,
讓消費者的投入直接到農夫的田裡,同時幫助農業和環境的維持。
認購的經費將資助自然田的經營方式,
從收租休耕的農田 (目前南澳自然田租了大約十二甲地的規模),
提供足夠保障農夫生計的收入,
讓農夫從貪婪的投藥,轉為潔淨農田的守護者。
有經驗的農夫依著自然的節令律動,和對米的了解,
能夠扮演守護著農田熟成的角色,同時一點一滴、一方一畝的,
改變並潔淨台灣的土地。
南澳的田會黏人。
在南澳鐵軌邊的芭樂樹邊,拍下了阿江的身影。
我很喜歡這張,望向遠方的阿江,深遠的寓意。
他的隨和而堅持,和大地在一起,將祝福化為行動,讓這樣有意義的芽苗滋長結穗。
阿江加油,昭中加油,阿聰加油,冠宇加油,南澳自然田加油。
因為你們呵護的是自然田,
想到你們香噴噴的米飯口口都是自然甜,
想到你們認真務實改造環境的心,心裡就自然恬。
今天真的很開心,認識很多鼓舞人心的朋友。
同時更開心因為我知道這裡的土地隨時歡迎心靈淨化的停駐,
大地之母,等著我們去親近,換得自然恬的心境。
阿江說,如果你認同,你就是台灣的貴人。
這麼容易就可以當後代子孫的貴人?!
舒子說,不如,您也來參一腳吧! ^_^y
一起來挺農!台灣好田認養行動-宜蘭南澳自然田 <一定要看一下!!!>
另外要特別感謝行程中還精心安排了神祕海岸、南澳農場、傳道士冰…
其實,南澳的田本身,真的就已經夠黏了。
不過,認識更多的南澳,更驚覺這裡的迷人,相見恨晚。
就連回程無意間聞到指甲縫間泥土的芬芳,都讓我不禁帶著笑。 ^_^
後記:南澳其他的迷人之處
有名的傳道士冰… 料多實在,花生脆的咧~
白皙的清冰,有香蕉油的古早香味~
冰店裡看見賽德克男主角林慶台牧師的簽名,他的教會就在南澳喔~
順便預告一下,南澳在地原住民的電影「不一樣的月光」,
訴說「莎韻之路」找路的故事,將於2011年11月25日上映,
歡迎大家一起支持喔~
神秘海岸,遠遠就是花蓮的和平~ 我的花蓮~~~~~
可以免費駐足的南澳農場,小花落一地~
田間自然的小芭樂,芭樂濃郁的香甜氣息撲鼻襲人~
田埂間有秋天的信息~
農家的小貓,瞇一下~
因著南澳的自然田,甚麼都甜甜恬! ^_^y
<備註:本文於2011年10月12日獲YAHOO精選>
– – – – –
相關訊息
A. 南澳自然田聯繫資料:阿江的自然農耕筆記
B. 南澳自然田參考影音:http://www.youtube.com/watch?v=TvSoL-Hifcs
C. 摩人作品:
1. 南澳自然田‧發現一碗飯! 、南澳自然田‧來去巡田水! – by 咖啡大叔
2. 體驗耕種樂-南澳自然田– by 潔西
3. 南澳自然田體驗&農夫s對話(上) – by 韓森博一
4. 南澳自然田。一畝田,一個夢 – by Lin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