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ittier是一個很特別的地方。
位在安哥拉治南邊,開車大約1.5小時的路程(大約120 公里/75 英哩),是一個不凍港。城市的陸地面積約32.5 平方公里,2008年底有159人居住在這裡。其中約7%的住民是亞洲人。
Whittier的名字是以一位美國詩人Greenleaf Whittier命名的,同時也以此命名了附近的一條冰河。二次世界大戰時,因為美國陸軍在阿拉斯加始建置完整的鐵路網,Whittier遂成為本土運送士兵至阿拉斯加的海運入口站。
Whittier有三個很有趣的特色,一個建築物、一條隧道與一個海港。
1. Buckner Building 建築物
Whittier著名的兩個建築物,包含當時收住士兵的 Hodge Building 以及 Buckner Building。尤其後者是特色,曾經容納所有Whittier 居民,共同居住在同一個屋簷下的神奇建築,當年稱為 "一個屋頂下的城市–city under one roof",真的很神奇。在1964年經歷了一場 9.2 級巨大的地震之後,Buckner Building 主體建築破壞,成為Whittier 目前被棄置的最大公有建築。
(from here)
建築物中充滿石棉,以及因為Whittier的地理因素,所有的垃圾都要從隧道外移或移到海中,兩個原因交錯之下,使得建築被棄置,棄置後因為石棉仍然存在,以及熊經常出沒,更不適合居住。
但現在所有的住民仍依照" housing all residents under one roof"的概念,集體群居在一棟建築之中,白天從同一棟建築出門,分別到港口的各個工作地點上班,晚上回到這個一百多人群居的大宿舍共同居住,也算蔚為奇觀。
Portage 大冰河下的Whittier全景,左邊是廢棄的Buckner Building,右邊是現住居民的集合住宅。
也許下次可以健行到Portage 大冰河去!
2. 安東安德森紀念隧道(Anton Anderson Memorial Tunnel)
原來是一個鐵路隧道,2000年啟用為鐵公路共構的一條隧道,意思就是說,當走在道路上,其實也是走在鐵軌上,從北邊走陸路往Whittier,一定會遇到這個隧道。全長4,050公尺,是北美第二長(僅次於波士頓一個隧道)的鐵公路共構隧道。
但也因為鐵公路共構加上單向通車,隧道冬季和夏季有不同的通車時間表,大約每小時單向通車一次(約15分鐘),同時進入隧道也採單邊收通行費,所以要前往一定要特別留意隧道開放時間。
隧道內
3. Whittier Harbor 海港
現今的whittier因為大戰時的基礎建設良好,有完整的鐵路和公路可以向北往安哥拉治和其他著名景點,例如Denali國家公園的直達火車,更因為位在威廉王子峽灣(Prince William Sound)的最西邊,有豐富的海上行程和渡輪,更可以從是狩獵和釣魚等戶外活動。所以城鎮雖小,卻是觀光和海運的重要要衝。
尤其有各種的觀光遊艇和私人中小型遊艇,可以載運長途或是短途的峽灣風光欣賞,每年都有季節性的船班,想要搭船遊覽也需要注意時間~
Whittier 港口
港口內的船隻
新型的電線杆
港口岸邊的纜繩
碼頭邊的豪華飯店
幽靜的Whittier海邊
幽靜的Whittier海邊
船上回看碼頭
山壁上的心形融雪
橡皮艇出海泛舟
峽灣裡的渡輪
總之,Whittier給我的感覺是一個令人不忘的特殊小城鎮,有一點慵懶,有一點古今的錯綜,有一點軍事的過往,有一點重要卻又很低調的地理人文環境。
另一個不忘,是在這裡,我們六個人度過在阿拉斯加的最後一個晚上;在這裡,我們遇到來自台灣的溫暖接待和協助;也在這裡,我們感受了阿拉斯加搭船看懸冰河和海上浮冰的震撼。
在出發前往阿拉斯加的一周年… (天啊~ 我的阿拉斯加已經寫了一年了! >"<|||)
去年,寫這篇文章的同一時間,正在前往阿拉斯加的飛機上,也許飛機正離日本,往更北的白令海域上空飛去… 我正想著把Whittier寫上來,也代表我對這個小城鎮深刻而難忘的回憶。
隔天清晨離開時,Andrew大哥在隧道口停車,幫忙拍了紀念照…
Whittier! 朝思暮想,我還會再回來的! ^___________^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