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在科技、金錢導向的思潮下,護病間的專業互動減少,護理人員疲於奔命卻似乎總是永遠忙不完 ,身心俱疲之下對專業感到灰心。
以下資料是舒子整理 95 年 9 月 22 日行政院衛生署 95 年度護理人文與倫理專案計畫「護理人文巡迴講座」講義所抒發的心得;這次講座讓我的心靈獲得人文的饗宴,也知道護理專業不需要悲觀,只要我們內心還有那把火!
<台灣的護理花 – 海芋>
護理工作美在哪裡? 我覺得最美是美在每一次的用心付出,但是要如何才是用心的表現呢?首先必定要有發自內心的關懷,而關懷的能力與精神就是人文的精神。
「人文精神」 就是 「感動的能力」。內在是「被感動的能力」,而外在就是「去感動別人」;用一言一行使別人感受到生命的力量與奧秘。 從人文精神中,我不禁回想起剛畢業不久,在婦科癌症病房看見一位終日陪伴母親身側的孝子,最標準的家屬,無微不至的照護令人動容。但是他累了,一年多以來,總見他用意志力撐著身軀,不分日夜,日復一日。我和學姊畫了一張卡片給他,用真心匿名鼓勵著,只因為感動於他這樣的付出。 離職之後,他知道畫圖的人是我。 後來我去念書、到花蓮工作、回到台北服務…,這位孝子卻始終依舊記得我,在年節時寄上簡單卻深刻的祝福。 這是一種美好的互動,用言行感動別人。 不禁,我另外想起最近有位好朋友介紹我看的舊電影:Before Sunrise。當中的一段對白也許對人文精神… 感動的那一面提出新解。我把它抄下來了…
I believe if there is any kind of God, it wouldn't be in any of us, not you or me, but just this little space in between. If there is any kind of magic in this world, it must be in the attempt of understanding someone, sharing something. I know it's almost impossible to succeed…, but who cares, really? The answer must be in the attempt.
舒子翻譯: 我相信如果這個世界上真有某種形式的神存在,祂並不會存在在你或我、任何人的個體內,而是存在於你我之間的微小距離。 如果這個世界有任何神奇的魔術存在,那必定是存在於對某人的了解的動機與對事物的分享心意。 我知道這幾乎是相當困難的,但是說真的有誰真正在乎? 而真正的答案,其實就在於那個動機和心意。 有口無心的,有行動卻無心的,只有外在的表現卻沒有內心感動的,都不是真的人文精神;像是上次在台北榮總安寧居家護理師有關「舒適護理」的講義中,我看見一句很感動的話,說道: 「護理人員重要的不是手下那根針,而是針下的那隻手」。 要做好技術對受過嚴格訓練的我們來說其實不是最難的,如何用真誠的撫慰觸碰人的心靈,展現在肢體的舉手投足和眼神、言語之間;唯有用心才能有真的感動,展現人文精神,才是無法掩飾的,因為,那需要發自真誠。 護理與生命的關連
生命之間的交集,必須從認識自己開始;在護理專業服務中認識自己與認識護理並行;因為好的醫護人員,要知道自己所做的工作是神聖無比的,因為它與生命息息相關。所以上課老師要我們時時思索以下的問題: • 你為什麼是你?
• 你為什麼做你所做的?
• 如果不知道你是誰,你會有美好的人生嗎?
• 如果不知道你要的是什麼,你能快樂嗎?
• 如果不知道你是誰,別人如何進入你的心中? 上課資料上寫著: 你知道你(護理人員) 是誰嗎? 你就是愛的化身;愛使人振奮,愛使人在黑暗中感受到光明,愛能融化鐵石的心腸,也能使受傷的蘆葦重新展現生命的力量。
I expect to pass through this world but once; any good thing therefore that I can do, or any kindness that I can show to any fellow creature, let me do it now; let me not defer or neglect it, for I shall not pass this way again. (by Ettiene De Grellet)
舒子翻譯: 我預期只行經這個世界一次,所以任何我可以做了能夠展現對人的美善的事情,讓我現在就做它吧。請不要讓我拖延或忽略這樣的機會,因為,我不會再經過這條路第二次了。
護理的 3 個 C 輔仁大學護理系蕭淑真老師所提倡的護理的3C: care 關懷照護、concern 關注、compassion 熱情。 只要在這個專業中永遠記得什麼是「護理的本質」,我想那就很夠了。 當然,護理人員的家人支持也很重要,在好朋友的先生森林龍貓這裡,我看見了一個典範。
護理工作美在哪裡?
我覺得最美是美在每一次的用心付出,但是要如何才是用心的表現呢?首先必定要有發自內心的關懷,而關懷的能力與精神就是人文的精神。
「人文精神」 就是 「感動的能力」。內在是「被感動的能力」,而外在就是「去感動別人」;用一言一行使別人感受到生命的力量與奧秘。
從人文精神中,我不禁回想起剛畢業不久,在婦科癌症病房看見一位終日陪伴母親身側的孝子,最標準的家屬,無微不至的照護令人動容。但是他累了,一年多以來,總見他用意志力撐著身軀,不分日夜,日復一日。我和學姊畫了一張卡片給他,用真心匿名鼓勵著,只因為感動於他這樣的付出。 離職之後,他知道畫圖的人是我。 後來我去念書、到花蓮工作、回到台北服務 … ,這位孝子卻始終依舊記得我,在年節時寄上簡單卻深刻的祝福。 這是一種美好的互動,用言行感動別人。
不禁,我另外想起最近有位好朋友介紹我看的舊電影: Before Sunrise 。 當中的一段對白也許對人文精神… 感動的那一面提出新解。我把它抄下來了 …
I believe if there is any kind of God, it wouldn't be in any of us, not you or me, but just this little space in between. If there is any kind of magic in this world, it must be in the attempt of understanding someone, sharing something. I know it's almost impossible to succeed…, but who cares, really? The answer must be in the attempt .
舒子翻譯: 我相信如果這個世界上真有某種形式的神存在,祂並不會存在在你或我、任何人的個體內,而是存在於你我之間的微小距離。 如果這個世界有任何神奇的魔術存在,那必定是存在於對某人的了解的動機與對事物的分享心意。 我知道這幾乎是相當困難的,但是說真的有誰真正在乎? 而真正的答案,其實就在於那個動機和心意。
有口無心的,有行動卻無心的,只有外在的表現卻沒有內心感動的,都不是真的人文精神;像是上次在台北榮總安寧居家護理師有關「舒適護理」的講義中,我看見一句很感動的話,說道:
「護理人員重要的不是手下那根針,而是針下的那隻手」 。
要做好技術對受過嚴格訓練的我們來說其實不是最難的,如何用真誠的撫慰觸碰人的心靈,展現在肢體的舉手投足和眼神、言語之間;唯有用心才能有真的感動,展現人文精神,才是無法掩飾的,因為,那需要發自真誠。
護理與生命的關連
生命之間的交集,必須從認識自己開始;在護理專業服務中認識自己與認識護理並行;因為好的醫護人員,要知道自己所做的工作是神聖無比的,因為它與生命息息相關。所以上課老師要我們時時思索以下的問題:
• 你為什麼是你?
• 你為什麼做你所做的?
• 如果不知道你是誰,你會有美好的人生嗎?
• 如果不知道你要的是什麼,你能快樂嗎?
• 如果不知道你是誰,別人如何進入你的心中?
上課資料上寫著: 你知道你 ( 護理人員 ) 是誰嗎? 你就是愛的化身 ; 愛使人振奮,愛使人在黑暗中感受到光明,愛能融化鐵石的心腸,也能使受傷的蘆葦重新展現生命的力量。
I expect to pass through this world but once; any good thing therefore that I can do, or any kindness that I can show to any fellow creature, let me do it now ; let me not defer or neglect it, for I shall not pass this way again. (by Ettiene De Grellet)
舒子翻譯: 我預期只行經這個世界一次, 所以任何我可以做了能夠展現對人的美善的事情, 讓我現在就做它吧 。請不要讓我拖延或忽略這樣的機會, 因為,我不會再經過這條路第二次了。
護理的 3 個 C
輔仁大學護理系蕭淑真老師所提倡的護理的 3C :
care 關懷照護 、 concern 關注 、 compassion 熱情 。
只要在這個專業中永遠記得什麼是 「護理的本質」 , 我想那就很夠了。
即使別人看輕你,心依舊是自由的 ,讓自己肯定自己的專業,展現專業的價值,心就能夠解放,就能成為一個有尊嚴、有成就的專業人員。
當然,護理人員的家人支持也很重要,在好朋友的先生森林龍貓 這裡,我看見了一個典範。